close

(以下稱人禽流感influenza A ( H5N1 ) virus ( Avian influenza virus) )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亞型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1997年5月,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1例3歲兒童死於不明原因的多髒器功能衰竭,同年8月經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荷蘭鹿特丹國家流感中心鑑定為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人類流感,這是世界上首次證實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類。之後相繼有H9N2、H7N7亞型感染人類和H5N1再次感染人類的報導。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播力強,常呈地方性流行,當人群對新的流感病毒變異株尚缺乏免疫力時,可釀成世界性大流行,其特點為突然發生與迅速傳播,1918~1919曾發生極廣泛的世界性大流行,引致2000萬人死亡。
  一、病原學
  禽流感病毒屬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徑80~120nm,有囊膜。基因組為分節段單股負鏈RNA。依據其外膜血凝素(H Hemagglutinin )和神經氨酸酶(N Neuraminidase)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為15個H亞型(H1~H15)和9個N亞型(N1~N9 )。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外,還可感染豬、馬、海洋哺乳動物和禽類。
血凝毒簡稱H,為棒狀突起,具有是病毒黏附於敏感受體,並引起多種動物的紅細胞發生凝集;
神經氨酸酶簡稱N,為啞鈴裝突起,具有水解細胞表面糖蛋白N-乙酰神經氨酸的作用,從而使復制的病毒可自細胞表面釋放。
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亞型主要為H5N1、H9N2、H7N7,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二、流行病學
  1、傳染源及傳播途徑
(一) 傳染源主要為患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雞、鴨、鵝等家禽,特別是雞;但不排除其它禽類或豬成為傳染源的可能。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尤以輕型患者及隱性感染者起重要作用,因其不易被發現,活動範圍又廣。現已從抗原上證實動物(豬、馬、鳥)流感病毒與人類流感病毒屬同源,故動物流感可傳至人群,但大多在流行初期作為啟動因素或遠距離傳播上起一定作用。
(二) 傳播途徑主要經呼吸道傳播,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以及直接接觸病毒毒株被感染。目前尚無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確切證據。
2、免疫力人類對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獲得對同型病毒的免疫力,但維持時間短,僅8~12月,不超過2年。
②局部抵抗力:感染大多為呼吸道局部粘膜的表面感染,病毒不侵犯血液,潛伏期短,血清抗體防止感染作用受限,且不持久,故局部免疫力顯得更為重要。局部粘膜受病毒感染後很快分泌特異性SIgA,對抗病毒入侵,起主要的局部保護作用。
①全身性抵抗力:與血液中特異性抗體高低有關,中和抗體和血凝抑制抗體水平常平行,病後2周達高峰,後漸降,8~12個月後降至病前水平。 a、抗體從血液中滲入組織及其分泌物中,可起阻止病毒入侵及繁殖的作用。 b、新生兒可自母體獲得被動免疫力,第2~3月起明顯下降,7個月時完全消失。 c、不同年齡組小兒由於所接觸的流感病毒流行株不同,其血液抗體構成也不同。細胞免疫方面已證實感染後NK細胞殺傷力及乾擾素活力增高
(三)易感人群一般認為任何年齡均具有易感性,但12歲以下兒童發病率較高,病情較重。與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觸人員為高危人群。
  3、年齡
兒童及少年患此病者為多,以5~20歲發病率最高。 4~5個月以下的嬰兒較少受到傳染,當新亞型引起大流行時,各年齡組發病率接近,但仍以5~14歲小兒為多,感染率幾近50%。
  4、季節
一般在溫帶和寒溫帶流感都在冬末春初流行,冬季流行時病性較重。
  
世衛組織的流感警告級別

一級:流感病毒在動物間傳播,但未出現人感染的病例。
二級:流感病毒在動物間傳播,這類病毒曾造成人類感染,因此被視為流感流行的潛在威脅。
三級:流感病毒在動物間或人與動物間傳播,這類病毒已造成零星或者局部範圍的人感染病例,但未出現人際間傳播的情況。
四級:流感病毒在人際間傳播並引發持續性疫情。在這一級別下,流感蔓延風險較上一級別“顯著增加”。
五級:同一類型流感病毒在同一地區(比如北美洲)至少兩個國家人際間傳播,並造成持續性疫情。儘管大多數國家在這一級別下仍不會受顯著影響,但五級警告意味著大規模流感疫情正在逼近,應對疫情採取措施的時間已經不多。
六級:同一類型流感病毒的人際間傳播發生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地區。這一級別意味著全球性疫情正在蔓延。
http://84bbddyqp5fd73km4n-d5dsawr.hop.clickbank.n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u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