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診斷
一、 臨床診斷依據:
- Nov 19 Thu 2009 19:35
哮喘診斷
- Nov 19 Thu 2009 19:34
哮喘臨床表現
哮喘臨床表現
一、症狀與哮喘相關的症狀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難、胸悶、咳痰等。典型的表現是發作性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嚴重者可被迫採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乾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現紫紺等。哮喘症狀可在數分鐘內發作,經數小時至數天,用支氣管擴張藥或自行緩解。早期或輕症的患者多數以發作性咳嗽和胸悶為主要表現。這些表現缺乏特徵性。哮喘的發病特徵是①發作性:當遇到誘發因素時呈發作性加重。 ②時間節律性:常在夜間及凌晨發作或加重。 ③季節性:常在秋冬季節發作或加重。 ④可逆性:平喘藥通常能夠緩解症狀,可有明顯的緩解期。認識這些特徵,有利於哮喘的診斷與鑑別。
- Nov 19 Thu 2009 19:33
經典哮喘
經典的支氣管哮喘病理生理學認為,支氣管平滑肌的痙攣和肥大是引起哮喘病的主要病理學改變,但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認為無論在發病機制方面,還是在影響氣道通氣方面,氣道炎症以及炎症誘發的氣道重塑比平滑肌痙攣可能更為重要。實際上大、中支氣管軟骨環的環狀支撐力可大大限制氣道平滑肌的痙攣效應,但在細小支氣管,氣道平滑肌的痙攣仍然可以誘發較為明顯的支氣管狹窄。一般認為哮喘病患者的氣道炎症以小氣道為主,可是最近Martyn的研究表明哮喘病患者的氣道炎症可以存在於大、小氣道的20多級支氣管直至肺泡,提示了哮喘病的氣道炎症是廣泛而瀰漫性的,可以累及整個氣道,通常越靠近管腔的組織層面,其炎症損傷就越嚴重,因此氣道上皮往往是炎症損傷最為嚴重的。
有關氣道炎症的性質仍然有一定爭議,目前有變應性炎症、神經源性炎症、病毒感染性炎症等多種理論,根據氣道炎症中的細胞浸潤以嗜酸細胞為主,目前大多數學者傾向於認為哮喘病的氣道炎症是變應性的。同時還認為在變應原誘發的速發相哮喘反應中,引起哮喘病人氣道通氣障礙的原因以氣道平滑肌痙攣為主;而在變應原誘發的遲發相哮喘反應中,氣道粘膜主要以氣道變應性炎症改變為主,是氣道變應性炎症所導致的粘膜炎性水腫、充血、滲出物增加甚至粘液栓形成引起了氣道的阻塞性改變,近年來通過對哮喘病患者在肺段內變應原支氣管激發試驗前後的纖支鏡活組織病理學檢查也證實了這一點。
- Nov 19 Thu 2009 19:33
哮喘原因
哮喘原因
哮喘的發病機制不完全清楚。多數人認為,變態反應、氣道慢性炎症、氣道反應性增高及[4]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參與哮喘的發病過程。
- Nov 19 Thu 2009 19:32
哮喘病的發病原因
哮喘病的發病原因
哮喘病的發病原因錯綜複雜,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哮喘病患者的體質和環境因素。患者的體質包括“遺傳素質”、免疫狀態、精神心理狀態、內分泌和健康狀況等主觀條件,是患者易感哮喘的重要因素。環境因素包括各種變應原、刺激性氣體、病毒感染、居住的地區、居室的條件、職業因素、氣候、藥物、運動(過度通氣)、食物以及食物添加劑、飲食習慣、社會因素甚至經濟條件等均可能是導致哮喘發生髮展的更重要原因。
- Nov 19 Thu 2009 19:30
哮喘
哮喘是由多種細胞特別是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T淋巴細胞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症;在易感者中[1]此種炎症可引起反復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或咳嗽等症狀,多在夜間或凌晨發生;此類症狀常伴有廣泛而多變的呼氣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緩解或經治療緩解;此種症狀還伴有氣道對多種刺激因子反應性增高。
哮喘是世界公認的醫學難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疾病中四大頑症之一。 1998年12月11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第二屆世界哮喘會的開幕日上,全球哮喘病防治創議委員會與歐洲呼吸學會代表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開展世界哮喘日活動,並將當天作為第一個世界哮喘日。從2000年起,每年都有相關的活動舉行,但此後的世界哮喘日定為每年5月的第一個週二,而不是12月11日。
- Nov 19 Thu 2009 19:29
流行性感冒吃藥
(一) 一般對症治療臥床休息,多飲水,給予流質或流質飲食,適宜營養,補充維生素,進食後以溫開水或溫鹽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潔,全身症狀明顯時予抗感染治療。
(二) 早期應用抗病毒治療1、可減少病毒的排毒量,抑制病毒複製,減輕臨床症狀,並防止病毒向下呼吸道蔓延導致肺炎等並發症。
- Nov 19 Thu 2009 19:28
人禽流行性感冒
(以下稱人禽流感influenza A ( H5N1 ) virus ( Avian influenza virus) )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亞型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1997年5月,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1例3歲兒童死於不明原因的多髒器功能衰竭,同年8月經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荷蘭鹿特丹國家流感中心鑑定為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人類流感,這是世界上首次證實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類。之後相繼有H9N2、H7N7亞型感染人類和H5N1再次感染人類的報導。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播力強,常呈地方性流行,當人群對新的流感病毒變異株尚缺乏免疫力時,可釀成世界性大流行,其特點為突然發生與迅速傳播,1918~1919曾發生極廣泛的世界性大流行,引致2000萬人死亡。
- Nov 19 Thu 2009 19:26
流行性感冒 - 鑑別與診斷
(一)診斷
臨床檢查